1949年11月1日,臧克家親身參加了魯迅首都的紀念活動。并去瞻仰了魯迅故居,這首詩就是之后詩人為了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作。

《有的人》的寫作背景
1949年10月19日,是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。當時,全國各地人民第一次公開隆重地開展了各種紀念活動。詩人臧克家親自參加了首都人民的紀念活動,瞻仰了魯迅故居,“對著這遺跡,想念魯迅的一生,心里感慨很深,便于11月1日寫就了此詩?!贝嗽娮园l表以來,一直受到讀者喜愛,廣為流傳。文中寫了兩種人,其實是兩種對立的階級,寫另一種人是為了反襯魯迅的偉大。
《有的人》原文
有的人活著,他已經死了;
有的人死了,他還活著。
有的人,騎在人民頭上:“呵,我多偉大!”
有的人,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。
有的人,把名字刻入石頭,想“不朽”;
有的人,情愿作野草,等著地下的火燒。
有的人,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;
有的人,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。
騎在人民頭上的,人民把他摔垮;
給人民作牛馬的,人民永遠記住他!
把名字刻入石頭的,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;
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,到處是青青的野草。
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,他的下場可以看到;
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的人,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,很高。
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善用對比,對比造成兩種生死觀的巨大落差,更有助于揭示其美丑、善惡的本質區別;同時,這種對比是貫穿全篇各節的,從全詩而言則是用了鋪陳手法,依次展開。